时间总是在不经意之间飞速溜走。
杨振兴还没觉得怎么样,转眼就到了国庆节期间。
全国各地的洪水灾情已经退去,到处都在紧张的进行灾后重建工作。
捐款后带来的各种影响,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散。
人们再次把视线放回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上面。
从八月中旬开始,一个半月的时间,杨振兴已经把手底下六家门店所有厨师全都好好的培训了一遍。
之所以是六家店,其中也包括了刚开业有一个月的新德胜亚运村店。
连续的突击培训效果十分显著,在配合杨振兴和几位厨师长讨论修改过的后厨很多规定。
现在几家店的出菜品质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
即便是杨振兴随机到某家店,然后随机在出菜前抽选任意一名厨师知道的任何一道菜进行尝菜,很少能挑出比较大的毛病。
当然有一些小毛病出现也不怪厨师培训结果不好。
毕竟大部分厨师水平就在那里摆着,对于一些火候等细微问题上的把握不是那么准确。
这些东西都是没法儿教出来的。
就算手把手的告诉他们这道菜的火候如何把控,到头来还得他们自己在亲身操作的时候不断的去体会才行。
真要是能熟练的掌控好火候等方面,也不至于依然是店里的二炉三炉厨师了。
直接升到头炉师傅都不是问题。
培训完店里的厨师以后,杨振兴总算不需要再过于担心店里面饭菜质量问题。
看到口碑再次涨起来之后,他可以拿出更多时间放在研究那些老菜谱和学习外语上面。
学习外语,杨振兴并没有碰到太大的问题。
自从小时候跟着何爷爷学习了俄语和英语之后,虽然这些年也没再学习其他语言。
但是那种对于外国语言的天赋并没有消失。
才不过短短一个多月,杨振兴首先学习的法语,就已经能够和他请来做家教的外语专业学生进行一定水平的日常对话了。
这个学习速度让做家教的学生瞠目结舌,大呼不可思议。
在可以进行对话以后,杨振兴便交代家教回去之后研究一些餐饮厨房方面的专业语言。
然后每个星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那些菜谱和食材词典上虽说大部分都是日常用词、用语。
但其中不乏大量的专业地名、名词和比较偏僻的行业用语。
就好比一头牛,品种不同产地不同就有不同的名字。
如果分辨不清楚这其中的区别,鲁西黄牛你给弄成了延边黄牛,虽说都是黄牛,但其中的差异可大了去了。
就算是请这些外语专业的老师过来,一些词语他们也得现场翻词典去查。
所以先提前做好准备,等学习的时候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
早一天学会这些比较专业的用词,杨振兴也能走一天开始研究侯德成老师送给他的西餐资料。
相比起学习语言的顺利,另一头研究那些老菜谱,却让杨振兴犯了难。
虽然一些菜谱上都把需要用到的材料和克数标明出来。
但研究后,杨振兴发现,上面很多原材料他根本没地儿去找。
像是西南地区川府、云贵那边的一些菜谱,常见的辣椒酱、豆瓣酱到容易买到。
可是各种菌菇、花椒、麻椒、泡菜等等,这时候在京城可不容易买到。
而且一些菜注明了要用当地特产的内江猪、乌金猪,不然出不来那种味道,成不了菜。
这让杨振兴到哪里去淘换?
研究来研究去,最后杨振兴还是得出了必须得实地去走一趟,才能有更好结果的结论。
本打算偷偷懒,结果到头来还是要实地考察。
杨振兴被自己的这一发现搞的十分郁闷。
眼下要是去各地上门求学还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店里面的事情,杨振兴也必须在离开之前安排好。
所以他索性暂时不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先把这些菜谱全都研究熟悉一边再说。
上面是有很多菜需要当地的食材和调料来烹制,可这并不妨碍杨振兴先了解清楚。
等他全都研究明白以后,再去各个地方请教学习,就会变得容易很多。
同时也能亲自试一试用京城能买到的材料制作出来的菜,和到时候用原产地独有食材做出来的菜,味道和口感上到底有什么不同。
……
今年的十一黄金周,受到各地洪水灾情的影响,来京城旅游的外地游客比往年少了很多。
店里面的生意没有去年那么火爆,让杨振兴有了一些闲工夫可以和高园园出去约会。
高园园最后考入了所在地在京城的中国工运学院,进入的是经济学系。
避免了军训的她,即使原本皮肤就有些黑,但是在一众新生中间也算是鹤立鸡群的白净了。
开学一个月以来,在所难免的收到了很多同届和其他几届学长的告白攻势。
高园园被这些人烦的不轻快,就跟杨振兴说好了以后俩人再出去约会,让杨振兴开车到学校门口来接她。
好让所有人看见,她高园园现在有男朋友,希望那些人以后不再继续烦她。
就算这样做可能会在校园里产生一些对她的流言蜚语。
但相比较被一群人追着告白,高园园还是愿意接受其他人私下里背着她说闲话。
毕竟别人再怎么说,也传不到她耳朵里面,就算传到了也知道大概是什么内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