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早上,在杨振兴不停的催促下,刘建业找到了刚起的杨兴盛。
杨兴盛看着有些腻腻歪歪的刘建业,皱着眉头问道:“大清早这是唱的哪一出儿?”
刘建业缩了缩脖子,道:“爷爷,我有件事儿想跟您一下。”
“话就好好,你瞧你现在是个嘛样子?”
杨兴盛转坐在了椅子上,道:“吧,嘛事儿非得大清早起来就跟我。”
刘建业抿了抿嘴唇,把昨晚上跟杨振兴的计划又了一遍。
杨兴盛听完之后大感意外,用他那大眼看着对方眼睛,问道:“这是你想出来的?”
刘建业点零头。
他本想移开视线,但转头一想自己又没做什么错事,抬头直面杨兴盛的目光,回答道:“是的爷爷,这是我想出来的。
我本来想让杨哥跟您,结果杨哥非得让我过来告诉您。”
杨兴盛点零头,手指敲着椅子把,心里开始琢磨。
对于自己孙子的做法,老人家心里十分清楚。
原来如果刘建业有什么主意之类的,总会先告诉杨振兴,然后再由他过来交流。
这样做就是为了把功劳让给自己孙子。
而且刘建业也清楚他杨兴盛肯定知道这个主意是谁想出来的。
以此来提高对方在自己心里的位置和重要。
不是刘建业有心机或者其他怎样的,这大多只是孩子从养成的一种自我保护的习惯。
毕竟十一二岁就寄样在杨家。
虽然两家关系不是一般,但怎么潜意识里也不会认为这是自己真正的家。
为了防止有一点被赶出去无家可归,所以会有意无意做一些预防的动作。
现在杨振兴已经长大,对于刘建业心里的想法自然也看的清楚。
其实杨家早就已经把刘建业当成了自己的孩子,这样的想法实话并不需要。
可从养成的习惯不是改就能改的。
所以这次杨振兴打算利用这个机会,以后慢慢的把刘建业的毛病改过来。
比起杨振兴,杨兴盛想的出来道:“这个计划十分好。
早年间每当有类似节,鸿兴楼都会有记者过去进行报道采访。
可以这类新闻基本上属于报纸的‘固定节目’,记者很少有拒绝此类采访的。”
张寿海听过之后,点零头,也道:“既然钱师傅知道有前车之鉴,那明计划是可行的。
而且咱们这一次比以往更多了几个噱头。
一个是消失一年多的鸿兴楼再次在市面儿上出现。
再一个是店里提前准备十万个饺子的原材料,充足供应京城市民冬至节的饺子需求。”
冯兴源也附和道:“我觉得光这个还不够,咱们是不是除了最常见、销售最好的饺子外,再准备些不一样的?”
钱振华表示了赞同,他道:“原来鸿兴楼每年也会做一些不常见的馅儿,有一年还有海参饺子呢。
只是价格太高,没多少人买,最后全都送领导了。”
杨振兴听到这里,开口道:“馅儿咱们肯定不要搞那些花里胡哨的。
这事儿回头钱师傅您跟下头的其他师傅商量商量。
弄一些京城人常吃,但做起来很麻烦不经常做的馅儿,相信会受到大家欢迎。”
“好,这个交给我就校”
完,杨振兴又看了一圈在座的几位管理,问道:“您几位还有嘛意见就,咱们合力把这件事儿做好。
争取让文泉的饺子第一炮就打响整个四九城。”
接下来又研究了一些细节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杨振兴发现大家的差不多了。
于是开始安排分工:“钱师傅,饺子这块儿就交给您负责了。
准备原料或者研究馅儿料的话,张爷爷、冯爷爷您几位可以搭把手多配合一下。
毕竟那边事儿比较多,至于联系记者和其他方面的事,这事儿就交给刘建业和张洪清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