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听书 > 古代耽美 > 斩秦 > 关于冠礼
继承和发扬华夏礼仪文明。因此,冠礼就是“以成人之礼来要求人的礼仪”。换句话说,冠礼是华夏礼仪在华夏成员心中的“奠基工程”、“基础工程”,所以,儒家将冠礼定位于“礼仪之始”,给了它极高的文化地位。

先民论冠义

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周礼》

冠者,礼之始也。——《礼记冠义》

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乡,此礼之大体也。——《礼记昏义》

男子二十冠而字。——《礼记曲礼》

婚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礼记乐记》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男子幼,娶必冠。——《白虎通》

笄冠有成人之容。——《通典》

冠礼,人伦之所重者也。——《六艺纲目》

古者重冠礼,将以责成人之道。——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三苗髽首,羌人括领,中国冠笄,越人劗鬋。——《淮南子齐俗训》

首服既加,而后人道备,故君子重之,以为礼之始矣。——《五经要义》

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论语尧曰》

冠者表成人之容,正尊卑之序。——《通典》

历史流变

周公制礼作乐为此后的中国文化定下了“礼乐文明”的基调。

《礼经正义序》:“周公摄政六年,制礼作乐,颁度昌于天下,所制之礼则《周官》、《仪礼》也。”

周公对既有的夏、殷礼乐加以损益,改变了礼乐的质和社会功能,《周官》统心、《仪礼》履践,外内相因、首尾是一,奠定了华夏礼乐文明的基础。周代的文化呈现出了与殷商文化不同的特质,中国从此走出了原始信仰,走上了非宗教的人文道路。

自周公“兴正礼乐”,冠礼就成为周代通行数百年的礼仪。《国语》、《左传》、《史记》中都不乏周代天子、诸侯行冠礼的记载。

“彭名御戎,蔡景公为左,许灵公为右。二君弱,皆强冠之。”(《左传成公二年》)

“赵文子冠。”(《国语晋语六》)

“晋悼公冠襄公于卫。”(《史记鲁周公世家》)

“惠文君三年,王冠。”(《史记秦本纪》)

对于帝王而言,冠礼具有特殊的意义。周代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在位之王去世,嫡长子无论年长或年幼都可以即位,但若未成年行冠礼则不可亲政。周成王幼年继武王之位,但周公摄政直至其成年。嬴政十三岁即秦王位,但也是直到二十二岁,“冠,带剑”,方才亲政。从天子至士庶,冠礼都是“成人之资”,未行冠礼,“不可治人也”。

周代冠礼,士依《仪礼士冠礼》,年二十而行,三加,初加缁布冠,象征将涉入治理人事的事务,即拥有人治权。缁布冠为太古之制,冠礼首先加缁布冠,表示不忘本初;再加皮弁,象征将介入兵事,拥有兵权,所以加皮弁的同时往往配剑;三加爵弁,拥有祭祀权,即为社会地位的最高层次。周代天子、诸侯、大夫等阶层的冠礼另有不同,天子冠礼年龄,古籍说法不一,有十二岁、十五岁、十九岁等。仪程或为四加,《大戴礼》云:“公冠四加,三同士,后加玄冕。天子亦四加,后加衮冕。”

汉代极重冠礼,《后汉书儒林列传》载,周防年十六,仕郡小吏。世祖巡狩汝南,召掾史试经,见他“尤能诵读”,欲拜为守丞。而周防“以未冠”,不能从命。

汉代皇帝冠礼称加元服,汉惠帝行冠礼,宣布“赦天下”,开帝王行冠礼而大赦天下之始。汉昭帝加冠,大加赏赐、减免税赋、普天同庆。昭帝加元服,为与臣下冠礼区别,还专撰冠辞,为后世帝王另撰冠辞之始。

汉代士庶冠礼,据东汉与“经神”郑玄齐名的“学海”,经学家何休所制冠礼,参用《仪礼士冠礼》而简化,为一加。

魏晋


状态提示:关于冠礼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