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听书 > 古代耽美 > 斩秦 > 第一百四十五章 军事(上)

姬丹既然受令出镇武阳城,这二十来天,基本上已经把武阳城和所辖的三十个城邑的情况已经掌握的差不多了。

掌握的情况太清楚,反而觉得有点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首先是燕国现在的行政体制让他觉得非调整不可,因为在燕国并没有完全实行郡县制。

燕国北部还好,都是原本胡戎之地。在昭王以前,燕国虽然也号称华夏大国,但实力远比不上齐、楚、三晋和秦国,别看燕国立国甚早,又是正宗的周天子宗室之国,但因路远,虽然一些会盟活动也参加,但中原的争霸和兼并涉及到燕国的并不多。反倒是因为常常受到北方胡戎之族的侵扰,历代燕王的心思一直用在如何对抗诸戎上。五国相王之时,燕国倒是参加了,但因为燕赵之间,有中山相隔,而南边的齐国,因为一心向西、南的中原和淮泗地区发展。所以无论是赵还是齐,都和燕国保持了相对不错的关系。

直到燕相子之逼迫燕王哙退位禅让,导致国内大乱,齐国当时实力正强,趁机起兵一举入燕。

刚开始,燕人以为齐国仍是来帮助燕国稳定局势的。燕人对齐兵的到来很是欢迎,齐军入燕可说是兵不血刃。可齐军不仅没有扶立燕国王室公子,反而是将燕国王室宝货劫掠一空,对燕人也很是暴虐。燕人才猛醒过来,齐军之意原来是要灭国。这才纷纷反抗,而其他诸侯知道一家独大的齐国,可不是什么好事,让齐国这么简单的就吞下一个诸侯国,岂不是太便宜齐王,因此,赵、韩、魏等国对齐国纷纷施加压力。齐国外有诸侯之压,内部又没法快速平复燕人反抗,只好割了燕国十几个城池,撤兵退走。

当时在位的赵武灵王,接来入质韩国的燕公子职,派兵送入国内,扶立为燕王,即是燕国历史上的一代雄主燕昭王。

燕昭王即位以后,礼贤下士,一心图强,历经二十多年,国力大增,不但在诸侯的协助下,取齐国七十余城,更任用大将秦开北逐东胡,拓地千里。使燕国的国土大为扩张。

当时各国因为争战需要,国家行政体制都开始走向集权化,推行郡县制,燕国这新开辟的国土,因是紧临大漠,面对着大漠胡族的袭扰,为了防御,不但依照山势地形,修建了两千多里的长城,同时这新辟之地,又没有国内旧族干扰,因此仿诸侯之制,自西向东,设立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郡设守将官署,下面分设各县。这些郡县,因是原本都是游牧之民居多,又多有山脉河流,故此每县人口不多,少则一万,多也不过五万之数。

但是燕山之南,太行之东的燕国旧地。很多都是已经赐封出去的城邑,燕昭王能够即位,和这些城邑封君对他的支持关系很大,昭王为了稳定政局,当时并没有彻底进行政体的改变,仍是实行城邑制,这些城邑,有的是燕王任命的世卿大夫掌管,其他的则是封君自领。这些封君,有的是宗室重臣后人,有的则是功臣之后。

正是因为城邑制的存在,使得燕国王室对下属城邑的管理力度可就差了不少。更何况是三都镇守,毕竟对于某些城邑来讲,只要完成了应该上交的赋税,能够按照大王的命令征召丁壮、出兵,城内之事,大王是很少能干预到的。

姬丹在秦国一年,深知秦国之强,和国内法令统一,郡县政事通顺有很大的关系,同时由于商君的合乡聚为县,秦国的每个县,地方和人口相对较多,城池规模和县里的实力自然也会比较强。而在燕南这部分,由于城邑过多,虽然这里已经是燕国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了。但各城邑除了武阳乃是下都,人口十几万之外,各城邑人口都相对诸侯的县要少的多,当初赵军大胜栗腹之后,能突进五百里,直接攻到蓟城之下,也和燕南地区城邑过小,实力不足,没有可以作为防御支撑点的大县高城有很大的关系。

镇守下都武阳城,姬丹自然很想快刀斩乱麻的在燕南地区快速改变这个局面,但要做出这个改变,利益波及最直接的就是那些封君和世卿大夫们。想不引起反弹是不可能的。

如果把这个改变作为自己的第一把火,那就必须点的着,烧的旺才行,绝对不能出师不利,否则自己这个太子可是颜面无光,权威尽失。

可万一因矛盾激化,导致内乱,那岂不是正好给了赵人进攻的时机?

前几天,姬丹因为这个很纠结,动手吧,怕引发乱子,和自己示强的目的背道而驰,不改又不利于整合最大的力量。因此姬丹心里一直迟疑不定。

今日郦生这一说,一言惊醒梦中人。

自己没抓住重点呀!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五章 军事(上)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