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穆铁二人的对话涉及原著剧情,如有看不明白的作者君乐意提供解释~~~

☆、剿

-

生逢动乱之世,想来周遭应该很少有人比我更清楚明白这一点了,纵然这方面相关的知识记得有限,但由幼小时得知此世年号开始,我便大致知道,自己会身处在怎样的天下动荡之中。

如今十余载光阴一晃而过,这说长不长的一段时间里,世间的天子年号已不知不觉中换了两换,天子尚朝不保夕,百姓又怎得安生?

然而,话虽如此,或者是因有意无意的选择了避世之道,又或者只是纯粹的机缘巧合随遇而安,实际上,单就自己这些年的成长而言,对所谓乱世感触并不深刻。确实这些年来云贵川陕一带屡有荒年,加之税赋沉重,从而盗匪四起,满洲也不时传内侵之举,但总体而言,县府镇里大多仍所治井然,而大多人,也依旧兢兢业业的过着属于他们的,贫瘠而安生的小老百姓日子。

迄今为止自己所经历的所谓乱,更多当归属为江湖之乱,而非世道——不久前,当练功之余闲来无事时,我确实还这样想过。

当时的自己绝不会想到,再过不久,这一结论就会被打破。

几日之后,大巴山蜿蜒的山道间现出了黑压压一支铁骑,行动间旌旗招展,军容整齐,俨然是训练有素的正规明军,远远地但见这队伍赫然是直奔大巴支脉定军山而来,行军目的明确,用意再不必多说。

毫无疑问,这正是穆九娘口中的“堪忧”,她毕竟自幼随父闯荡江湖惯了,对所在之地的事物变化,总比寻常人多了些留意,这一路由京师寻来,早在歇脚的食肆茶寮间已风闻了不少朝廷有意“剿匪”的小道消息,再一留神沿途官道的兵马动向,心中自然早有了些数目。

也正因如此,最初她才一心着急的想令铁珊瑚尽快离开这是非之地,甚至不惜深夜探寨,动手用强欲将人掳走再说。

只可惜,铁珊瑚正于与她置气,软硬不吃,最后她也只好一并留下伺机而动,虽心中隐忧犹存,却无奈半点实据也没有,讲出来怕难以说服他人,反而背上流言惑众之责,这段时间思前想后,才决定择可信之人示警。

而就在穆九娘对我讲出这番话的第二日清晨,我便寻到寨中主事的一干人等,将那些消息如实转达,详详细细的说了个明白。

但遗憾地,所得结果却是令人失望的。

说失望,倒不是说主事那一干人全然不信,虽然连那大管事冬笋在内许多人都显得有些将信将疑,但她们也算当场就做出了布置,先是放出探马暗线,去附近几处城镇收集线索刺探消息,看看是否确实有兵马异动,其次也筹划着要增强山头周遭防备,加固栅城垒堡,囤积物资以防万一。

如果说以上这些步骤都还算不失妥当的话,那她们最后做出的抉择,至少在我看来,却是毋庸置疑的糟糕。

不消两日,出去刺探的就很快有消息反馈回来了,毕竟兵马调动在地方上也算大事,若存心打听,不难收集到些蛛丝马迹,然而当一切迹象都指明朝廷确有大举剿匪之意时,定军山所做的部署,却只是一面进一步加紧防备,一面令人快马加鞭星夜兼程,去向曾经定下盟约的那王嘉胤等川陕绿林同道求援。

对此决定自己是一百个不同意,在我的认知中,占山也占水也罢,无论在绿林草莽中多么威风八面,实际俱是夹缝求存,平时小打小闹不引起朝廷重视也就罢了,一旦引起重视遭到正规军征剿,当避重就轻能躲则躲,如今敌手未至,正是该走为上计之时,若动辄学那水泊梁山与朝廷硬碰硬的扛,只怕是太过自不量力。

可无奈这话却没人想听,在这帮娘子军心中,众志成城的挺过这关保下山寨这一方净土,或者才是她们最想要做的。

“朝廷这些年来边关频频征战,纵然有心剿匪,也不会花太大力气。”在最后一次试图说服她们改变主意时,那冬笋如此对我道:“就算不能凭一己之力击退,我们也定能等来绿林同道的救援,当初歃血为盟有约之前,我信他们不会背信弃义!”

“即使不会背信弃义,可万一连他们都自身难保呢?”当时自己也据理力争:“这次朝廷用兵规模我们并不清楚,既然定军山会遭到征剿,谁又能断定陕南陕北其余各处无恙?若苦等援军不到,届时又该如何?”

此事本极有可能,然而那冬笋却毫不犹豫的答道:“即便等不到绿林同道,我也信能及时等来寨主,只要她老人家在,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入探囊取物,定军山绝不会败!”

这么说时,她眸中不见了平日镇定,反倒闪了光芒,仿佛回到曾经与我的某次对话之时,执着中带了些强势:“我知你用意,但这寨子是寨主她老人家的基业,我等姊妹以寨为家,怎能够轻易言弃?你不是这山寨中人,这心情,你永不会明了!”

一句永不明了,足够令人哑口无言。

那之后,除了沉默以对,我确实什么也不能再说,也无权去说。

于是战乱,终究还是在眼前上演了。

严格说来,这不算一场战争,这只不过是训练有素的军队对山贼草寇的围剿,是叁千铁骑军对数百女强盗的征伐,一方以国为后盾,一方不过是盘踞山头的孤寨一座,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

幸而战况也还称不上是一边倒,定军山


状态提示:分卷阅读77--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