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儿多少也清楚师父用意,老不大乐意的应下了,去外洞岩壁上拣了一个网眼稀松的竹笠胡乱扣好,便一迭声催促着出发,我知道她心情是不大好的,赶紧对师父告辞,取了一旁的蒲笠,出门几步跟上。

一路无话的下了山,来到附近最大一个乡落集市,说是乡落,其实已初具小镇的规模,正是一月一次的大场日子,人群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平日我们师徒是不大喜欢这种场面的,所以师父才会赶在大场前一天将要采办的东西采办好,可现在因为要漫无目地的挑选礼物,这种的四乡云集货品繁多的规模倒是再适合不过。

仗着身法灵活,我与练儿置身拥挤的人群中倒还算自在,青石路两侧就是琳琅满目的各种小摊,衣食住行用无不囊括其中,亦有不少精巧的小玩意儿,练儿时不时在一些小摊前驻足,瞧上两眼,又无视摊主的卖力吆喝走了开去。

我下山次数比较多,平时也更留意,所以对这里的情况来得更熟悉,偏头从竹笠缝隙里看见一张不满意的小脸,知道她没瞧中称心的,索性拉她弃这些小摊贩不顾,径直去了几家比较大的店铺,既有练儿熟悉的成衣铺,也有被她平时彻底忽略的首饰铺,书画铺,甚至有一家专事各种精巧编织的店铺,我领了她一家家看,让她慢慢寻,她确实也用心的去寻了,可末了,终究还是一样都没看上眼。

这已不是眼光高的问题,平心而论,那些东西随便挑出几样来,都要比练儿做的要来得好得多,只是说到底,她的心结还是在既不能送自己亲手做的,又找不到师父的喜好上,抱着这样的心结,自然是看什么不满意什么。

仿佛是为了证实这个猜测似的,晌午时分,已是一通转悠下来,我领了练儿去一家没那么拥挤的茶铺休息,正当坐在角落里喝茶吃点心的时候,她冷不防抬头对我说:“不行,我还是要送自己做的东西给师父。”

慢慢抿了一口热茶,我放下杯子,瞧着她问道:“还是那一对彩石么?若是你不在意那点小小瑕疵,倒真没什么关系的。”

“你没明白我的意思。”她摇头,正色回答:“今年不送彩石,但我还是要送自己做的,你去年不就在这山下自己做了一件么?那我也要做,你领我去。”

“去年?”我微微一怔,随即忍俊不禁,笑着解释道:“练儿,陶艺不是那么简单,且不说这次人家还肯不肯帮忙,就是亲手去做这一环,没学过一定是做不好的,我……我以前机缘巧合试过三两下,才算勉强做出来,可你从没有……这临时起意恐怕……”

“哪儿有那么多恐怕。”她听不进去,摆手道:“你带我去便是,做不做的好要做了才知道,都还没做担心那么多干嘛?”

这样僵持了一会儿,最后拿她没什么办法,吃完茶点后,我去买了些礼物,就一同去寻到了我曾经找过一次的那个窑炉匠,老人家五六十岁的光景,精神矍铄,在靠郊外的偏僻小巷里开了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平时自烧自卖,做的都是些普通百姓用的器皿。

上次我腆着脸不请自来的寻人家,那时是万分不好意思的,这回再来,倒是熟悉了不少,我先送上礼物谢他上次帮忙,客气两句,再说明了这次的来意,此地到底是民风淳朴,当听得我带来的小师妹也想亲手做礼为师父贺寿时,老人家拈着胡须哈哈大笑,连声说孝道可嘉,没有问题。

我与老者说话的时候,练儿站在一旁不语,偶尔东张西望,只是在听我说小师妹时瞪了我一眼,等到老者哈哈大笑的赞她,她亦冲老者嫣然一笑,好在答应师父不取下竹笠,所以此刻这笑颜被掩去了大半,否则我该担心老人身边两个小学徒的安危了——若有谁敢不开眼的过来借故讨好亲近,按练儿的脾气,怕是转眼就得见红。

如此客套一会儿后,老人便将我们让到了后院,这是一个四合的小院落,我来一次,知道院子最里面便是烧瓷的窑炉,而离窑炉最近的几间屋都是制陶的,老人领我们进了一个小间,说是他自己独用的,里面工具一应俱全,今日借给我们,慢慢来不着急。

谢过老者,关了门回头,见练儿已经摘了竹笠,正好奇的东看看西摸摸。

说是自己做,其实泥胚什么的都是现成揉好的,和我那时一样,最关键的只是拉坯这一环,毕竟做过,自己算懂得些皮毛,就拉过练儿来将她按在轮车前坐好,仔细的同她讲了这机器的用法,她听明白了,跃跃欲试,很快的付诸行动起来。

可第一次做的人怎么能做的好,不出所料的,轮车转动,坯子根本扶不起来,每次手一碰上去就毁了,练儿照我说的方法反复试了又试,俱是一触即歪,终于不自信起来,气恼的拍了拍泥胚,又咬着唇抬眼望我,眸子里清清亮亮的。

我最是受不得她这求助的眼神,很想出去给她请人来指点一二,可又觉得不妥,练儿已摘了竹笠,再说屋内昏暗戴着也不好做事,但若不戴便叫人进来,那分明就是忤逆了师父……我思来想去,只想到一个方法,迟疑了片刻,还是拉了来凳子,沾湿了手贴着她身后坐下,示意她踏动轮车。

练儿一开始不知道这是要做什么,只是本能照做,直到被我伸臂环住,用手掌覆住她手掌,引她指尖去触泥胚,才明白过来,似乎也觉得这个法子不错,安心靠住我,屏着呼吸,一门心思去感觉我引给她的力度和指法


状态提示:分卷阅读18--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